肺癌治療︱肺癌新型藥物可提升5年整體存活率至近9成 各界呼籲完善引進藥物機制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23/10/29 14:37

最後更新: 2023/10/29 16:35

分享:

分享:

左起、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議員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議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鄭志堅醫生、同路人同盟主席陳偉傑先生

肺癌是香港頭號癌症殺手,每年奪去近四千人性命,絕對不容忽視。不過現時香港缺乏早期肺癌治療策略,相較其他先進地區,公營醫療體系資助的治療選項明顯較少,資助來得較遲,不利於早期肺癌患者控制病情及避免復發,長遠不但令患者倍添壓力,更對公營醫療造成沉重負擔。早前一項最新肺癌病人調查顯示,近四分三病人需要花費超過一半積蓄治療癌症,近半更因為藥費問題而無法採用首選藥物。有關注本港癌症策略的立法會議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及病人組織代表呼籲政府及早正視問題,幫助早期肺癌病人減低個人及社會負擔。

欠缺癌症策略拖低香港醫療水平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近年肺癌藥物推陳出新,但醫療政策明顯未能追上,令癌症診治成效偏低,造成市民及醫療系統的沉重負擔,長遠拖低香港醫療水平;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則表示,近年收到不少早期肺癌患者求助個案,大多表示因病情而無法工作或家庭儲蓄不足,加上藥物未獲政府資助,令他們未能採用國際指引所建議的藥物,情況並不理想。

肺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於2020年有5,422宗新症。其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吸煙、二手煙、空氣污染、長期接觸致癌物質、家族病史等。患者會感到疲倦、經常咳嗽、痰中帶血、氣喘、呼吸時胸口隱隱作痛等。臨床腫瘤科專科鄭志堅醫生表示,肺癌相當難以察覺,近六成患者確診是已屬第四期,亦即晚期,但仍有約三成患者能於早期確診。「他們的病情前景比較樂觀,但必須要把握治療機會,盡量減低復發風險,是治療早期肺癌的重要原則。」

在多種癌症中,肺癌的治療發展較為成熟,隨着基因醫學越趨普遍,近年治療肺癌亦越趨個人化,除了按癌症期數制定治療方案,近年醫生亦會透過了解腫瘤基因特性,處方藥物,作出針對性治療,有助大大提高治療成效。

肺癌手術後復發風險及死亡率仍高

鄭志堅醫生表示,其中香港最常見的是EGFR基因突變肺癌,而亞洲人、女性、非吸煙者都是高危一族。「針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我們會一般會先採用外科手術,盡量切除腫瘤。不過,單靠手術並不足夠,研究顯示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術後,不論有否接受化療,癌症均有可能復發,復發後存活期只有僅約2-3年。一旦出現復發,患者很多時候會出現腦轉移及骨轉移,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及存活率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醫學界近年積極研究如何進一步減低早期肺癌患者癌症,復發風險及死亡率。早期肺癌即處於第I, II, IIIA期的癌症,簡單來說第I期表示腫瘤局限於原發部位,尚未擴散至任何淋巴組織。II期則指腫瘤可能擴散至肺内其他部位或附近的淋巴組織。至於III期癌症表示癌細胞有機會擴散至另一邊的支氣管胸腔或另一邊肺的淋巴組織。而隨着基因醫學的進步,這一劣勢,近年已逐漸被扭轉。「若IB-IIIA期肺癌病人基因測試發現腫瘤EGFR基因突變呈陽性,醫學界建議在手術後可考慮採用化療配合標靶藥物;若果基因突變呈陰性、而PD-L1呈陽性,手術後則可考慮採用化療配合免疫治療。正如之前所說,這種種做法,都是希望在手術之後,進一步減低患者復發風險。」

早期個案可利用藥物減復發及增存活期

鄭志堅醫生解釋,針對某類癌細胞特徵而設計的藥物,副作用較傳統化療為少。最新研究顯示,術後標靶藥物能有效減低早期肺癌的復發率,存活期較沒有使用藥物增加1倍以上。整體來說,可以說是能夠大幅地提高治療效果。「因此,歐洲腫瘤學學會、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指引、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引、英國國家健康與臨床卓越研究院指引均建議對手術後的患者使用標靶治療。」此外,若證實肺癌並未帶有EGFR基因突變或PD-L1 ≥1%,病人則可採用免疫治療作治療選項,以減低復發及死亡風險。

四分三病友花逾半積蓄為付藥費

同路人同盟於近兩月進行一項肺癌病人調查,訪問了34名肺癌病人,所有人均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及跟進。同盟主席陳偉傑先生表示,近八成病友曾獲處方自費藥物,當中所有人均對藥費感到擔憂。近四分三病友花費超過一半積蓄治療癌症,近半曾經因為藥費問題而無法採用首選藥物,逾四成因此需要向他人,包括家人、朋友、財務公司等借錢用藥。所有病友都認為藥費為他們帶來精神壓力,因此希望政府能夠加快引入及資助新型藥物。而對他們來說,這些治療癌症的新型藥物,從在港註冊至獲醫管局引入並納入資助藥物名冊,合理時間範圍不應超過六個月。

「相對起晚期肺癌,很多較新的、針對早期肺癌的輔助性治療,並未納入政府藥物名冊及資助範圍,令香港落後於歐美等先進地區。事實上,英國和蘇格蘭已經有指引列明,患者確診EGFR非小細胞肺癌,並處於1B至3A期,他們在進行手術後,使用標靶治療時可獲得資助;澳洲亦預計在2023年11月進行討論,決定是否為患者提供資助。然而,香港至今仍然沒有任何頭緒。」鄭志堅醫生說。

肺癌病人被迫用次選藥實屬不理想 促政府提供資助

陳偉傑先生強調,調查顯示不少肺癌病人因為經濟問題最終使用次選藥物,讓他們錯過及早獲得適切治療的機會,「香港是一個富裕社會實在不應該出現『有藥無得食、有藥無錢食』的情況。」他坦言,不少病人認為本港「藥物名冊更新」緩慢,令他們失去獲得適切治療的機會,因此期望,政府能制定長遠針對早期肺癌的政策,完善引入新藥物機制,加快入藥速度讓病人受惠。除了改善用藥政策外,他亦希望政府能優先向病人提供早期肺癌篩查資助,達致「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若能盡早發現癌症,治療效果會更佳,同時亦能提升病人存活率。」

葛珮帆議員表示,國際間早有研究顯示,若能盡早在早期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身上,使用標靶治療,復發率可以大大降低逾七成,神經系統相關癌症復發率及死亡率更可降低76%,其餘包括入院時間、居家護理、晚期肺癌藥物等成本都可以大大降低,對病人、家屬及社會有極大益處。議員建議加大力度資助新型早期肺癌藥物

陳穎欣議員亦表示,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死亡率一直居首,當局應以早期肺癌為試點,制定相關政策,定期及緊密地檢討藥物名冊,及加大力度資助新型藥物,尤其針對夾心階層。「現時治療早期肺癌的藥物不被納入「安全網」,令有經濟壓力的病人未能負擔藥費支出,使他們未能接受最有效治療;反觀晚期肺癌已有達12種藥物,包括免疫或標靶治療,供病人透過不同渠道申請資助,政府顯然對早期肺癌病人支援明顯不足。」

最新影片: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用App換獎賞︰https://onelink.to/keyuqm